帽子戲法的流行與隱喻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這句俗語在說明帽子種類繁多的同時也說明了人們對帽子的選擇是多樣性的。從頭巾到帽子的演變,儼然已經無從考證帽子的出現時間和原創者。但是醫學實驗證明,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因此帽子的出現,對人類的健康來說無疑是一個貢獻。戴帽子可以維護身體的熱平衡,夏天防暑,冬天保暖,在多變的氣候下,帽子功不可沒。

從人體科學的角度來說,帽子是一個工具,但是正如服飾不僅僅是遮蔽人體的材料一樣,帽子也早已經超出了防暑保暖的意義。長久以來,人們始終對於帽子這種表面化的配飾表現出他們的迷戀。據說在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女性不戴帽子便等於向外界宣稱「我不是正經女人」。因此,帽子對那個時代的女性而言,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到了近代,帽子則大多是成為一種配飾,與男男女女們的氣質相得益彰。

戴帽子的女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一類,但是要把帽子戴到恰到好處也需要一番功力。因為不同的帽子對於人的臉型、眼睛、身高甚至整體的服飾都有一番挑剔,一頂精緻的帽子可以使一個普通的女人顯得更加美麗動人,甚至可以讓一個本來平凡的女性更加風姿綽約,而一頂合適的男帽,也可以讓男性的味道更加濃厚。當然女人配戴男士禮帽所彰顯的中性也曾經風靡一時。世界公認的帽子天使當屬於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她的經典形象堪稱高貴女性的典範。在她的演繹下,帽子成為優雅女性必不可少的飾品,帽子的魔力在她的詮釋下也更加神奇。在電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中,奧黛麗赫本把一個賣花女逐漸轉化為一位典雅貴婦角色的過程演繹得非常傳神,這其中她那頂經典的羽毛豐盈的巨型寬沿禮帽功不可沒。

《窈窕淑女》根據大文豪蕭伯納的同名戲劇改編,敘述一個知識淵博的語言學家與人打賭,將一個聰明伶俐但是出身貧寒,言談舉止都難登大雅之堂的賣花姑娘培養成一名優雅的貴婦的故事。赫本在影片中頻繁更換各式華麗的服飾,當然最經典的還是她配戴的那一頂巨型寬沿禮帽,帽子搭配蝴蝶緞帶和白色蕾絲交錯而成的塑身禮服,這個裝扮出自多才多藝的服裝設計大師塞西爾比頓(Cecil Beaton)之手,迷惑眾生許多年。這個形象與以往的清純公主、交際花的形象完全不同,誇張的帽子和復古的服飾造就了一個大家閨秀的赫本。此後的赫本,對帽子的迷戀有過之而不及,無論何時,只要服裝搭配允許,她都會給自己選擇一款相襯的帽子錦上添花,從而成為當之無愧的帽子女王。

翻看帽子發展史,隨著簡約時尚的流行,以及女性解放的到來,帽子也開始化繁為簡。年輕的香奈兒(Coco Chanel)從做帽子起家,大肆改革女性的帽子,簡約時尚大行其道。影片《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Before Chanel再現了年輕的香奈兒戴著一頂簡約的男士禮帽,穿著簡單的中性服裝的形象。同時,隨著香奈兒簡約時尚的時代到來,帽子的霸權地位也一去不復返了,帽子很快成為正式場合或者有實際需要時才使用的一種配飾,只有少數像英國女王、戴安娜王妃那樣對帽子情有獨鍾的人,仍然將其看的非常重要。

誰曾想到,1994年《你是我今生的新娘》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中安蒂麥道威爾(Andie MacDowell)戴著一頂大寬沿禮帽隆重登場,影片中她作為一個美國人生活在一群「古怪」的英國人當中,顯得有點特立獨行,這部極具英國本土特色的電影也證明了越是濃重的英國味道也越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同時安蒂麥道威爾的明星效應也促進了另外一股戴帽子的風氣。而像Stephen Jones以及Philip Treacy這般的女帽設計大師的出現,也把帽子帶回了時尚潮流的舞臺。

如今是一個復古大行其道的年代,服飾、配飾都在復古的基調上推陳出新,帽子當然不能例外。現今流行的窄邊帽就是由二又三分之一英吋的標準帽沿長度改造而來。說到有邊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0年,據說一個倫敦的農場主人到帽店要求訂製一種結實的圓頂硬禮帽,來保護獵場看護者的頭部避免受樹枝的劃傷。由於這種帽子比起禮帽相對便宜,所以很快便被各界人士所接受。在1880年代,法國舞台劇「Fédora」女演員莎拉柏恩哈特(Sarah Bernhardt)成為第一個戴這種帽子公開亮相的女人,很快有邊禮帽在女性之間流傳開來,而這種款式的帽子也以「Fédora」命名。女士有沿帽在經歷了由簡到繁,又由繁到簡的過程,最後形成了今天時尚潮人們人手一頂的必需品。

圖文摘自:iLOOK 電影雜誌 06/2018